【飛行使徒】之一
- Casa
- 2020年6月7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2022年6月11日
這是我第二次獨自飛行,也是第一次成功著陸,我當時不知道自己已經受傷,幸好有朋友載我回去看醫生,還要是個秘醫,正骨前微蹲了一下擺出請神的動作......這些神醫我是見慣不怪,台灣保留了許多神秘的傳統,而醫卜星相,巫在首位,怎說都是遠親,更何況收費便宜又有料到!
話說回來,第一次單獨飛行就出了意外。起飛時過早身體向後靠,高度迅速減低,航道終點的教練認為我無法跨越火車軌在沙灘降落,便讓起飛點的教練向我作出迫降叢林的指令,由於起飛前教練強調到空中一切依他,不要擅作主張,我便按規矩做,問題是教練沒交代為何突然改變航道,也沒提示這是迫降,我只是信任他,機械性聽送指令,但我不是沒腳的雀仔,於是在沒心理準備下小腿撞向樹木粗枝,打了個空翻,著地,幸好傘纏在樹枝使我不致墮地!
事後我問教練為何不告訴我要迫降,他說之前有學員拒絕迫降指令,勉強飛過鐵路,最後就掉到馬路上,當時沒有發生慘劇是萬幸......但這個解釋我不太能接受,因為沒意識急降隨時引起骨折等嚴重的傷害,我也肯定如果他有清楚通知我,我最多只有皮外傷。
整個準備單獨飛行前的訓練是4小時地面練習、3小時理論(書自己看)、一次教練帶飛看航道、另一次教練陪飛看操作,第三次已經是單獨飛行,完全沒有提萬一迫降,該注意的。然而在台灣教練卻非常自豪這種效率,他說在香港是先24小時理論課、24小時地面練習後才單飛。
香港的飛行條件不及台灣,因為車無法上到半山,每每學員要背著十多公斤的裝備上山飛,而且還可能因上山後的天氣欠佳而無法起飛,而台灣各飛行場地都在車能到的山腰,故此享盡地理、學費亦便宜,但從我看,我想也是從一個香港人的角度看,這種教學並不專業,更重要的是這種教學活動和課程沒有公認的標準。即使沒有碰到意外,僥幸在25次準確著陸下取得執照,可到國內外飛,其中千差萬別的天氣地理因素亦非新手能應付。
飛行傘活動都能配合著旅遊業,如何在這種運動的教學推向專業,我總覺得和政府的監管,和民間對專業精神的看重有關,這一點,香港無異是比較優勝。聽說台灣政府要人道協助港人移居台灣,這一說法也馬上有港裔台灣學者糾正,指這是政治上的責任,我個人體諒蔡總統避重就輕的演繹憲法中的港澳條例,但其實她大可用平正雙贏的態度去想如何接收一群政治正確、帶著資金、專業、國際經驗的港人,是有助國家重返國際,可惜民間評論界似乎沒太多談論和探討。
關於台灣的種種,生活細節上仍有鄉土風情過盛得令人咋舌的地方,我不是要嘲笑,只是認為台灣擁有的物資和善良,該得到更好的發展和回報。
第一次單獨起飛時我有點膽怯,但意外發生後,心理障礙反而排除了。飛行其實與自由無關,而是與對「自由」的想像有關,它的痛就是具體告訴我們想像和現實的落差,當你能跨過這一步,你就開始認識氣流和風,也即是宇宙中四大元素之一,自由就在擺脫一點無知時靠近了!
Write a comment...
睇完文章覺得被當頭捧喝左一下,我聯想到踩單車、遊水、甚至踩滑板以至戀愛同人生,全部都係受過傷先開始真正感受到明白到同學得識
人生總有很多膽怯, 面對過後發覺很多事情其實沒什麼大不了, 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, 不知不覺間原來已克復很多障礙~~
祝 早日康復!
Take care, get well soon!
祝早日康復!
㊗️您早日康復!天佑香港🇭🇰